狗狗亂尿尿是健康還是行為問題?

狗狗亂尿尿看似行為問題,但實際上可能是潛藏的健康警訊大致上我們可以分為兩大類:「生理性問題」與「行為性問題」若狗狗突然改變如廁習慣、排尿頻率增加、尿量異常,這些很可能與健康有關;但如果是針對性在某些物品或地點尿尿,則可能屬於行為問題,例如標記或分離焦,建議第一步先觀察狗狗亂尿的頻率、地點、尿液顏色與氣味,並記錄下來給獸醫判斷是否需要就診

 


造成狗狗亂尿的6大健康因素

生理性亂尿尿往往伴隨著其他症狀

例如頻尿、血尿、喝水量異常以下是幾個常見健康原因

  • 泌尿道感染(UTI):排尿時痛苦、頻尿但尿量少,可能是感染所致
  • 膀胱結石:可能會導致阻塞或刺激性排尿,尿液中有血
  • 腎臟疾病:腎功能異常會造成排尿行為改變
  • 糖尿病:喝水量增加、排尿次數變多
  • 賀爾蒙失調(尤其是結紮後的狗):可能導致尿失禁
  • 老年犬認知障礙:類似阿茲海默症,會忘記如廁地點

如出現這些症狀,應儘快就醫,透過尿液檢查與血檢進一步診


行為性亂尿|狗狗其實在對你傳遞訊息

 

 

狗狗亂尿尿有時不只是失控,而是「在說話」常見的行為性因素包括

  • 地盤標記:尤其是公狗,透過尿液留氣味標記地盤
  • 分離焦慮:當主人外出,狗狗因焦慮而亂尿
  • 情緒壓力:如搬家、新家庭成員、環境改變等
  • 爭寵或嫉妒:新狗、新寶寶進家門後,亂尿作為「抗議」
  • 缺乏如廁訓練:收養狗或幼犬未經妥善訓練者常見

這類問題需要透過訓練與情境調整來改善


 

幼犬亂尿屬正常現象嗎?從幾個月開始訓練?

幼犬亂尿是正常現象一般來說,2~3個月大的狗狗尚未發展出完整的膀胱控制能力,4個月以上才建議開始進行如廁訓練

訓練前應設置固定如廁區域,搭配定時餵食與正向獎勵(如口頭稱讚、小零食),建立「尿對地方才有獎勵」的連結

 


本來乖乖的狗狗突然亂尿?

如果一隻本來如廁正常的狗狗突然開始亂尿,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檢查:

  1. 健康問題:如泌尿道感染、結石、內分泌異常
  2. 環境變動:搬家、換飼主或家庭成員改變
  3. 情緒起伏:壓力、驚嚇、孤單
  4. 年齡因素:高齡犬認知退化或控制力下降
  5. 生活規律改變:如飼主上下班時間調整、出門旅遊等

狗狗都尿在哪裡?常見亂尿場景背後的行為意圖

  • 主人的床或衣物:尋求安全感、分離焦慮反應
  • 門邊或窗邊:可能是標記邊界,尤其針對窗外其他動物
  • 新家具或行李:對新氣味敏感,留下「我的味道」
  • 其他寵物使用的物品:爭奪地盤或嫉妒心理

這些位置都有「訊號意義」,可觀察模式後針對性調整


如何訓練狗狗正確上廁所?

  1. 定點如廁設計:鋪上尿布墊或設置狗廁所
  2. 定時帶出門(或去尿區):依照年齡、體型設定排尿頻率
  3. 正向獎勵:一有正確如廁就立刻稱讚
  4. 不要打罵:亂尿後的責罵無效,反會增加壓力
  5. 捕捉行為關鍵時機:觀察狗狗轉圈圈、聞地板等「想尿尿」前兆

飼主常犯的五個錯誤處理方式

  • 用鼻子壓在尿上(會造成恐懼與混亂)
  • 打屁股或大聲怒罵(只會讓狗怕你,不會改變行為)
  • 清潔不徹底(留下氣味會誘發再度亂尿)
  • 換地點、換訓練方法(缺乏一致性會混淆狗狗)
  • 無視行為背後的情緒需求(焦慮、孤單、想引起注意)

 

什麼情況下應該就醫?

建議當狗狗出現以下情況時,儘快就醫檢查:

  • 尿中帶血、有異味
  • 頻尿但每次尿量很少
  • 一直舔尿道口
  • 飲水量突然增加
  • 亂尿合併食慾下降、精神差

這些都可能是泌尿道或其他內科疾病的警訊

 居家清潔與氣味管理小技巧

  • 使用酵素清潔劑:分解尿液中殘留物與氣味
  • 避免使用含氯漂白水:反而會刺激狗狗再次尿尿
  • 徹底清除氣味:狗的嗅覺極靈敏,殘留氣味會誘發重複亂尿
  • 可使用噴霧型阻尿產品:針對特定區域做氣味引導

亂尿不是壞而是訊號理解後才能改變行為

狗狗亂尿尿,無論源自健康或心理,其實都是一種溝通如果我們願意更細膩地觀察牠們的行為、情緒與環境互動,就能找出背後真正的問題點與其急著責備狗狗,不如從科學角度出發,結合訓練技巧與情感理解,幫助毛孩恢復如廁規律,也讓人狗關係更加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