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健康與牠們的皮膚狀況息息相關,而「狗狗濕疹」便是飼主們常見卻又棘手的問題之一

當毛孩的皮膚開始出現紅疹、脫毛甚至滲液等症狀時,許多毛爸媽才驚覺事態嚴重

本篇文章將從濕疹的成因到照護方式,全方位介紹狗狗濕疹的知識,幫助你為毛孩打造一個更健康的生活環境

什麼是狗狗濕疹?

濕疹並非單一病名,而是指一種皮膚炎症狀態。狗狗的濕疹主要表現在皮膚發紅、搔癢、紅疹、水泡或脫毛等現象,可能發生於任何身體部位,但以腹部、四肢內側與耳後等處最為常見。若不及時處理,濕疹可能轉為慢性皮膚病,反覆發作

引發狗狗濕疹的主要原因

1.外部環境因素

環境的溫濕度變化是導致狗狗濕疹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溫多濕或長期未通風的空間,容易滋生細菌和黴菌

刺激狗狗的皮膚反應。此外,空氣中懸浮的灰塵、塵蟎與花粉也可能成為刺激來源

2. 清潔用品與化學刺激

市面上的清潔劑、芳香劑或人類專用洗潔品若不慎接觸到狗狗皮膚,都可能產生刺激反應

特別是洗毛精若非專為犬類設計,含有強烈界面活性劑,容易破壞皮脂膜,降低皮膚抵抗力

3. 自體免疫與體質因素

部分犬種如黃金獵犬、鬥牛犬、可卡犬等,天生對皮膚問題較為敏,若狗狗體內免疫系統異常

也可能對日常無害的物質產生過度反應,引發皮膚炎症

4. 過度理毛或舔咬行為

狗狗在焦慮、無聊或疼痛時,會不斷舔咬身體某處,造成皮膚破損,引發濕疹

這類「自我創傷性皮膚炎」往往由心理壓力導致,需從生活環境與心理層面改善

5. 內部營養不均

皮膚作為身體的第一道防線,需要充足的營養來維持健康。若飲食中缺乏脂肪酸、鋅、維生素A等關鍵營養素

狗狗的皮膚容易變得乾燥敏感,進一步誘發濕疹

 

狗狗濕疹的早期徵兆

越早識別濕疹徵兆,就越容易避免病情惡化,以下是常見的初期症狀:

  • 局部紅斑或丘疹
  • 狗狗頻繁抓癢或摩擦身體
  • 局部體味變重,有異味滲出
  • 出現黃色分泌物或水泡
  • 局部皮膚粗糙、增厚

一旦出現這些症狀,建議盡快就診並避免自行塗抹人用藥膏。

狗狗濕疹的照護與治療策略

A. 立即就醫診斷

專業獸醫會根據皮膚狀況進行檢查,包含皮膚刮片、真菌培養、過敏原測試等,

排除黴菌、寄生蟲或過敏等問題。若濕疹屬於細菌感染,常會搭配抗生素或消炎藥物治療

B. 調整環境條件

保持環境通風與乾燥,避免長時間開暖氣或冷氣導致濕度不均

若狗狗經常待在地板上,建議使用透氣性佳的墊子,並定期清潔

C. 飲食補充營養

選擇含有Omega-3與Omega-6脂肪酸的飼料,有助於強化皮膚屏障

天然魚油、雞蛋或亞麻仁籽油等也能作為日常補充來源。部分飼主會選擇加強皮膚配方的機能食品

D. 使用低敏洗毛產品

應選擇天然溫和、無香精的洗毛精,每次洗澡後徹底吹乾毛髮,避免水分殘留

洗澡頻率視狗狗膚況調整,一般建議2~4週一次為宜

E. 陪伴與壓力舒緩

若狗狗因情緒壓力導致舔咬行為,主人應增加互動與活動時間

提供玩具與刺激性的行為訓練,減少其無聊與焦慮的狀態

F. 穿戴防舔裝備

在恢復期間,可使用防舔衣、防舔圈等物品,避免狗狗接觸患部,讓皮膚有機會自然修復

 

狗狗濕疹與其他皮膚病的區別

有些症狀與濕疹相似,但實際上可能是其他皮膚問題:

  • 黴菌感染:通常呈現圓形脫毛,邊緣紅、中央色淡
  • 跳蚤過敏性皮膚炎:常發生於尾巴基部、腰部
  • 脂漏性皮膚炎:皮膚油膩,有鱗屑與強烈氣味

這些疾病可能與濕疹並存,務必交由獸醫判斷處理

預防勝於治療打造健康生活才是根本

濕疹雖然不是致命疾病,但若忽視處理,可能會演變為長期皮膚問題

飼主們應重視狗狗的生活環境、情緒健康與飲食營養,從根本減少濕疹發生的可能性

定期健檢與細心觀察,才是守護毛孩健康的最佳保障

透過日常的細心照顧與正確觀念,我們可以讓狗狗擁有一身健康的皮膚與幸福的生活品質